星期四, 六月 15, 2017

双威拟5年内将医疗保健子公司上市

双威拟5年内将医疗保健子公司上市

THE EDGEMARKET.COM

(吉隆坡14日讯)随着双威(Sunway Bhd)拟进一步打造及加强医疗品牌,该集团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医疗保健子公司上市。
双威创办人兼主席丹斯里谢富年表示,该集团将扩大医疗保健业务,并称可能在未来5年内将子公司上市。
“它最终必须(上市)。我们也需要资金,而上市是从市场筹资的方法之一。我们也想扩大海外业务,但我们首先需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
他是在今日双威的常年股东大会后,向记者发表上述言论。
“我们赢得一个奖项,这也使我们足以媲美新加坡伊丽莎白医院(Mount Elizabeth Hospitals),同时也有助于加强我们的品牌。”
谢富年所指的奖项是2017年GHT-Bernstein年度骨科服务供应商奖。
他补充道:“这需要几年时间,尽管我们可以现在就上市,若我们想要这么做的话,因为我们拥有良好的过往记录。但如今或无法提供我们所需的价值,所以,我们宁愿再等几年。”
由于令吉走贬,从而令大马的医疗成本降低,海外的病患也对来马治疗倍感兴趣,因此,谢富年认为,医疗保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
“我们放眼正蓬勃发展的医疗旅游市场。我们也接获许多人对来马治疗表示感兴趣,其中包括日本和中国。”
目前,该集团的医疗保健业务包括双威医疗中心(Sunway Medical Centre),预计将在未来两年半内扩充至1000个床位。
双威医疗中心料将为该集团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的财政年(2017财年)带来约5000万令吉的净利,相比2016财年的3700万令吉。
谢富年表示,双威计划增设5家医院,估计5年内耗费约10亿令吉。
此外,该集团放眼在槟城增设两家医院,另外一家在霹雳州,而柔佛和白沙罗(Damansara)各别增设一家医院。
与此同时,位于蕉赖Sunway Velocity的新医院已开始兴建,这家医院预计在2019年完工,一开始将有240个床位,随后将增添100个床位。
闭市时,双威收升12仙或3.32%,以3.73令吉挂收,全日一共有518万股易手,市值达76亿令吉。

(编译:倪嫣鴽)

星期二, 六月 13, 2017

V.S. Industry 3Q net profit surges 2.6 times, pays 1.5 sen dividend

V.S. Industry 3Q net profit surges 2.6 times, pays 1.5 sen dividend



KUALA LUMPUR (June 13): V.S. Industry Bhd’s net profit increased 2.6 times to RM50.5 million in the third financial quarter ended April 30, 2017 (3QFY17) from RM19.31 million a year ago, on higher sales orders from its clients in Malaysia, Indonesia and China.
Earnings per share rose to 4.26 sen from 1.66 sen.
Revenue rose 68.2% to RM854.11 million in 3QFY17 from RM507.84 million in 3QFY16.
It also declared a third interim dividend of 1.5 sen per share for the financial year ending July 31, 2017 (FY17), payable on July 28.
For the cumulative nine months (9MFY17), V.S. Industry posted an 11.7% increase in net profit to RM119.51 million from RM106.98 million in 9MFY16, while revenue grew 41.7% to RM2.3 billion from RM1.62 billion.
Malaysia remained V.S. Industry’s primary revenue contributor at 67.8%, followed by China (27.3%) and Indonesia (4.9%).
In a filing with Bursa Malaysia today, V.S. Industry said its Malaysia segment recorded higher pre-tax profit for 3QFY17 and 9MFY17 mainly due to higher sales orders from key customers, including the new box built
orders from key customers.
"The new production lines that were commissioned earlier are now running at optimal capacity, which further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revenue in Malaysia," it added.
Following the award of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status by the group’s key customer in May 2016, V.S. Industry said it has gradually received much more box built orders, which on a collective basis are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substantial growth in revenue.
"As production volume increases, the group benefits from higher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greater economies of scale," it said.
On its operations in China, V.S. Industry said it continues to strive to secure new and replenishment sales orders from its customers, and it expects performance to be satisfactory going forward.
While the group is aware of the increasing challenging operating
environment in view of the volatile US dollar against the ringgit, V.S. Industry said with prudent management, coupled with continued strong support from existing as well as newly acquired customers, it is optimistic that it will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for the current financial year.
"In our previous engagements with media, we had said our 2HFY17 results would be stronger than that of 1HFY17, and now, our 3QFY17 results have indeed proven to be so. The execution of our growth plans is on track and is starting to reflect in our financial performance from 3QFY17 onwards," said V.S. Industry managing director Datuk SY Gan in a separate statement.
"Our clients are experiencing brisk sales growth with their new products, effective marketing campaigns and enhanced distribution channels. As for us, we will ride on our clients’ growth, supporting them in every step of the way with ou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to produce quality products at the quantity required by them on a timely basis,” he added.
V.S. Industry shares closed up three sen or 1.5% at RM2.03 today, with 3.98 million shares traded, valuing the group at RM2.42 billion.

星期五, 六月 09, 2017

6 月不绝 --- 草根牛马

6 月不绝 --- 草根牛马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70604/6%e6%9c%88%e4%b8%8d%e7%bb%9d%e8%8d%89%e6%a0%b9%e7%89%9b%e9%a9%ac/

写稿时,美国三大指数又再恢复涨势,看来今年上半年是过去4至5年来最佳表现的一年。
而巴菲特曾经说过的道琼斯指数3万点如果真的发生,散户可能受益不多,因为大家都开始动摇了。动摇的是调整何时来临,想在调整或崩溃前离场。所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马股受到全世界的激励,周内也起了不少。
我们又再一次和迪耐(DNEX)擦身而过,原本看它在世纪软件(CENSOF)的差劲业绩出炉以后,股价一起大跌,但是它似乎是不想给我们买到,在上周五股价回勇,母股站回60仙以上,凭单也收在33.5仙,我们又一次的买不到它的低价。
倒是世纪软件让我们有所警惕,因为不知不觉,它已经成为组合的其中一个主要投资。
组合的主要投资包括协德控股债券(HIAPTEK-LA)、侨丰控股(OSK)、多美包装(TOMYPAK)和Reach能源。除了Reach能源,其他都是有业绩增长能力,而且也有能力派息的公司。
协德债券有点特别,我是看中它的周息率(8%左右),如今它已除权,很快的又为组合进账5000令吉,是个很好的防守工具。
如果世纪软件不如我所预料的母凭子贵,或者迪耐前往1令吉的道路,在60仙时受到强烈的地心吸力拉扯,那么我没有必要一直增持下去。
不过本周其实它大跌至很吸引人的价格,惜乎周五反弹,我决定买入母股1万股(每股35.5仙),以及凭单2万股(每股16.5仙),如果它这星期强劲上扬,我可能套利,反之如果下跌,我继续累积。
暂停增持Reach
以同样的心理来看Reach能源,本季度的亏损也是让我对增持有所犹豫,看来必须要在这个月的股东大会去了解一下,为此我暂停买入Reach能源。
不过,如果说凭单是牛市的指标,那么Reach能源凭单可以长期站在高溢价,显示投资者对Reach能源的前景还是充满信心。
之前提过,其股价的败退,一部分是投资者担心它进行私下配售(原本订价59仙)时,如果时价太高会导致套利活动更炽热,因此事先抛售;没想到一卖,就卖到这么低了。那么,私下配售价还能在59仙进行吗?
沽1万股大红花石油
至于大红花石油(HIBISCS)停牌,宣布国油对它购买油田的建议放行,市场对这个消息反应不错,一复牌股价因此大起,曾冲破50仙。
不过鉴于公司稍后又再计划私下配售来筹钱,进一步增加股额和冲淡股东利益,股价回跌,我先卖掉1万股(每股46仙),进行小套利。
谨慎寻找新成长股
同样的,我的小试牛刀之作,买入依海城(IWCITY)没有带来短期效果,反而因为业绩不佳而滑落,我暂不买进,先观望才决定。
我寻找新的成长股的念头一直没有中断,因为找到好的成长股,可说是一本万利,况且,就算它不会大起,由于成长的关系,也不至于大跌。
去年成功捉住了多美包装和齐力(PMETAL),却跑掉了美佳第一(MFCB),今年如果找到要小心捉紧了(或者现在已经较有本钱捉紧了)。
另外那个G3,股价有所回稳,我们也暂时不买入。
此外,多美包装公司除权,连红股和分拆以后,股票1变2.5(一拆二和四送一红股),票多了,股价低了,重新开始新的周圈。
5月力保不退
上周拜一位读者会员所赐,我花了一些时间去研究一只C股。
那位会员只是略提他将出席其股东大会,引起我的好奇心,研究之下发现它的前景很好,虽然股价已经起了,不过或许未来依然可取,于是我不嫌价高,先小量买入1万股,每股38仙,希望有个好开头。
无论如何,这个五月总算是力保不退,交出还不错的成绩。
至于6月,本来是六绝,又是斋戒月,而且是业绩报告后的真空期,看来很难讨好。
有时候,赚钱不容易;有时候,守成也不容易,因为我们是情绪化的动物。
守住五月,延伸六月,上周组合回酬保在28.56%。
免责声明:除了股票基本面,本文内容纯属虚构,所有提及股项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的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文中的建议,都有一个完整的买卖纪录。

星期六, 六月 03, 2017

陈金阙:公司信誉决定红股价值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70530/%e5%85%ac%e5%8f%b8%e4%bf%a1%e8%aa%89%e5%86%b3%e5%ae%9a%e7%ba%a2%e8%82%a1%e4%bb%b7%e5%80%bc%e9%99%88%e9%87%91%e9%98%99/
陈金阙:公司信誉决定红股价值

上一篇提到公司在零面值的24个月缓冲期间,如果建议派红股,那么它可以用股东溢价户口和盈余来抵消红股的资本。

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缓冲期之后的红股计划是以什么为标准。

在这段期间忙着派红股,打算尽量用掉股东溢价和储备资金的公司,会发现自己可能做了一个不很明智的决定。

原来,在零面值的定义之下,公司如果要发行新股,成本是零。

这意味着,如果公司建议派红股,因为面值是零,股票成本是零,公司可以自由的发行任何比率的红股,比以前的必须有相当于面值的溢价或储备,才能发出同样比例的红股,是更加容易了。

上星期我刚好出席一个关于“美元泡沫爆破”的新书推荐会,里面有个情况我觉得刚好可以和零面值成相对比,在这里诠释一下。

在1971年之前,各国的货币是遵循黄金等值而发行,简单来说,如果国家要发行100万的货币,国库须得有相等100万货币价值的黄金储备,换句话说,各国不得自由的印刷钞票。这也叫“金本位”制度。

美信誉佳弃金本位

在1971年,美国宣布脱离金本位,意味着往后它要印美元,国家无须存有同样价值的黄金作为储备。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时美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强国,政府认为美元的发行,有国家的信誉担保已经足够。

因此,以后美元就步入了无抵押无限制印刷的时代,美国一方面无限制的印刷美元,一方面也积极的输出美元和债券,美元更和无数宗原产品(尤其是石油)交易挂钩,步入了美元霸主,“债本位”的时代。

可不用储备或盈利

现在看回来有面值和零面值,正是金本位和债本位的最佳对比。

在有面值的时代,每发行一张股票(货币),必须在公司里注入同等面值的金额(黄金),所以每张股票背后都有一定的抵押价值。

步入零面值时代,正是美元放弃金本位的写照,发行任何股票(货币),无需为其价值注入相对的抵押,完全有公司(国家)的的信誉担保,公司觉得这股票值得多少钱,它就值得多少钱,无需股东在背后埋单。

所以,在24个月缓冲期以后,一家公司如果决定派红股,它可以有两个选择:

一、它可以自由决定要不要使用公司的储备或盈利来资本化红股;

二、因为零面值的关系,发行红股不需从储备或盈利中资本化,公司全权决定需要资本化的数额(也就是说,不资本化也没有问题),而资本化的数额也无需考虑红股数目。

如同股票分拆

到此地步,公司派红股其实和公司股票分拆的结果一样,只是在诠释上有所不同而已。

举个例子,公司建议1送1红股,和公司股票一拆二,最终结果是一样的,股东的股票都是从1张变两张。

又,公司建议3送1红股,和公司建议3拆为4,结果还是一样的,只是潜意识中,我们习惯接受自己比较熟悉的说法而已,就好像我们比较习惯有面值的市场一样。

那么,政府为何推介零面值,有没有被市场滥用的可能,在过度期间和过度期后,如何提高小股东的醒觉性和保护小股东呢?

(待续) 

这个时候,多读这些文章,研究那些可能给红股/股息/rights的股票不失为一个较稳的做法!

分享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