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企業家 把失敗化成力量…
報導:林苡欣
不論貧窮或富有、健康或衰弱,沒有任何人的一生中,真的能順順利利一帆風順過千州,縱使走在平原,也都有踢到石子被絆倒的時候。
創業也好,打工也罷,隨時都得本著一顆謙卑的心,做好準備面對挫折、挑戰甚至失敗,就連股神巴菲特都說過,要達到成功,那就得經常研習失敗的個案,並從失敗中學習。
做好準備承受失敗
不管是別人還是自己的失敗,都是一堂極有教育意義的課。別人經歷過的失敗,我們更能以旁觀者的角度,去思考失敗的原因;在面對自己的失敗時,則應先心平和接受事實,放寬心去檢討。
失敗也許是企業家成功經商必經之路,但若把全副精力都專注在失敗的點,終將錯過開啟成功之門。
陳凱希告訴《中國報》,要成功得先經歷失敗的理論是沒錯,但如果只顧著怨聲載道,只會離成功越來越遠。
“遭遇挫折不一定就得一蹶不振,這只是讓你有一個改正的機會,一個通往成功的路徑。我們應該抱持這樣的想法,要做就一定要成功,再多挫折也不怕。”
吳德芳受訪時透露,無論是做人還是經商,都要做好準備承受失敗,碰到挫折時要有當機立斷的能力。
“毅力與堅持的確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則,但如果是判斷錯誤了就不要再繼續堅持,那就會陷入更重大的錯誤及失敗,所以當斷則斷,若是錯誤的決定,就要學會放下。”
創立海鷗38年
陳凱希:每天都有失敗威脅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檻,陳凱希指出,凡事只要懂得平常視之,把每一個錯誤與失敗,當做是一次學習機會,從中鍛煉自己的經驗,得到的將比失去還多。
“不要害怕失敗,因為每跌倒一次,隨之就增加一分的智慧。從這次的失敗經驗吸取教訓,下次就會盡量避免再犯錯誤;比如做生意難免涉及商貿活動,若不幸被騙,下一次就會學乖。”
談及個人經商經歷,他不諱言每一次成功的背后,總會伴隨著無數的挫折與失敗,故成功之后還要更加謹慎小心,避免再次遭遇失敗。
“在我創立海鷗到今天,這38年的時間中,差不多每天都在遭遇失敗的威脅,有來自外部的挫折,當然也有內部的挑戰,有時候自己也會有錯誤判斷的時候。”
這種種的衝擊並未讓陳凱希退縮,相反他仍堅定立場,不論順風逆風都往前進。
智慧隨著跌倒成長
“有過失敗的經驗,才會理解原來那個做法其實是不可行的,這樣下次就不會重蹈覆轍。”
陳凱希說,把這些所謂失敗的經驗當平常事,試著運用智慧解決並面對問題,無論是客戶還款或是內部問題,只要不斷努力,任何難關都可大步跨過。
“不能因為一次損失,就放棄不做,每一次的挫折都能讓我學到新的東西,當然也會有犯同一個錯誤的事件發生,但這也讓我有再次糾正錯誤的機會。”
要懂得共創贏面
做生意並非易事,陳凱希指出,單是管理與員工溝通等,瑣事就一籮筐,凡事都得親力親為,除了善待員工,更要懂與人合作共創贏面的道理。
“成功沒有捷徑,只有那些有意志力與奮鬥精神者,成功機會才更大,還要明白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懂得謙卑上進,不能因為自己書讀得多,就什么都不想做。”
空有滿腹學識,卻不懂得應用,到頭來只是一場空,他說,不管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並實際考察計劃的可行性,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途。
“像我,除了檢討犯過的錯誤,現在偶爾也上課進修,同時不忘閱報看書,這樣做無非是為吸取更多經驗,無論是別人或是自己的錯誤,都是一個學習管道。”
在陳凱希看來,生意是靈活且生動,除了得努力學習加深了解自己從事的業務,還得學會隨機應變,切忌墨守成規。
善用別人經歷
從工作中學習經驗才是最好的途徑,善用別人的經歷,成就自己的成功。
陳凱希說,這樣不只可以創造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累積經商知識並從中吸取別人的經歷,更重要的是可成就自己的成功。
“在別人成功的基礎上學習,能夠吃苦、肯學、有上進心又懂得感恩者,才有可能成功。”
他語重心長指出,成功與失敗,與一個人的本質有很大關係。一個人若有活力與修養,並願意幫助別人,就已踏出成功的第1步。
“願幫助別人才有更大贏面,那是因為你予人方便,別人自然也會給你方便。成功的第2步,就是讓對方也有錢賺,自己則更進一步擴大與開發市場。”
★給年輕人的話:
勿好高騖遠,堅持鍛煉並累積經驗,錯誤的也好,對的也罷,量力而為做到最好。只有當你們憑自己的能力,賺了人生的第一筆錢,發現錢難賺時,你們才可以通往更高的境界。
不要因為別人看輕你,就封閉自己,相反更應該盡自己的努力,贏得別人對你的信心。
掙扎于該不該堅持
吳德芳:搞教育 苦了4年
教育不能當生意,為了推動技術培訓的教育事業,吳德芳毅然創辦綠洲國際學院(Oasis College),從一開始的20人學院,走到今天的逾600人,當中的痛苦掙扎非旁人所能體會。
“為了這個理想,我卻痛苦了4年!”
堅持或放棄,也許就是他痛苦的誘因。
“我總說,當斷則斷,但很多時候,還需由自己去評判,這個堅持到底對不對,沒有人能夠告訴你什么是對什么又是錯,一切都得自行判斷。”
回憶起辦校的過程,只能用守得雲開見月明來形容。吳德芳堅持走下去,一年又一年,不斷忙著為學校的課程,提呈書面計劃與申請,到一切都塵埃落定后,學生反倒成了最大的煩惱。
“創校之初,只有約20個學生,單單維持學校就已是一大筆開銷,好不容易堅持到今天,學生人數突破600人。若再沒有起色,就真的像是把錢丟入大海,無論如何這都是很好的經驗。”
他指出,中小型企業為國家經濟命脈所在,但本地在技術教育這方面仍未盡完善,為推動中小型企業成長,當然還得在技術教育這方面多放點力。
“我是從台灣受教育回來,台灣的成功是教育的成功,為此才有辦教育的念頭。教育不能當生意,這條路雖不好走,我也希望能為國家盡一份力。”
人生起伏也精彩
挫折與失敗皆是人生必經之路,無需因此灰心喪志,留得青山就不怕沒柴燒。
凡是受挫或跌倒的經歷,猶如為人生這道菜,添上酸甜苦辣的調味料,吳德芳直言,老來回首時更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其實還不賴,起起伏伏倒也精彩。
“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都不同,性格也不一樣,所以要如何定義別人是成功或失敗,還真沒個標準。不過,在我看來不一定要有錢才算成功,如果活得不快樂,又如何能說是一種成功?”
他說,成功並非偶然,每個人的成功都有自己的一套哲理,就因為這獨特的一套,才有各種不同的成功故事。
善用別人經歷
“經商的過程中本來就是要準備承受失敗,成功要素少不了天時、地利與人和,還有另一點很重要,成功並不能複製,如果你只一味跟著前人成功的例子,是很難創造下一個成功的。”
吳德芳以雲頂(GENTING,3182,主要板貿易)創辦人已故丹斯里林梧桐為例,現在若有第2個人欲複製雲頂成功例子,怕是難如登天,畢竟天時、地利與人和已不再。
“把握天時、地利、人和,才是確定一個人成功的要素。”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承認與面對失敗,接受失敗后的前路。
吳德芳認為,不論做什么,都要能拿得起放得下。
“如果是錯誤,就要學會放下,無謂的堅持,只會帶來更多傷害。就拿我開門市來說,有時也有選錯地點的時候,這時就是考驗當機立斷的功力。要懂得以守為攻,為未來作打算。”
看書助判斷與分析
活到老當學到老,只有跟著時代的腳步向前,勤于自修增加判斷力,吸取別人成功的經驗,充實自己的人生閱歷。
吳德芳將辦公室佈置得如同書房般,書櫃中滿滿都是書,他說,看書可助增加判斷與分析力,且每日都得閱讀4份報紙。
“好習慣也好,壞習慣也罷,每份報紙都有各自的長短處,多看才能更全面了解社會動態,吸取別人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充實自己總是好事。”
回首過去認清現在,他只是淡淡一句:“機會是闖出來的,沒付出就沒收獲。”
感恩與惜福,是吳德芳當下最大的感悟。
“年輕人有的是本錢,跌倒都還可以再跑,所以必須接受時代的挑戰;老年人跌倒,已經沒力氣再站起來了,所以凡事都要懷著感恩的心去看待。”
★給年輕人的話:
機會是創出來的,沒付出就沒收獲,不能光想賺快錢。每個人定義成功與失敗的方式不一樣,無需介懷別人對你的看法,挫折與失敗,都是人生必經之路,最重要的是,你從中學到多少。
安度無數次金融風暴
李嘉誠:90%時間在想失敗
貴為全球華人首富的“超人”李嘉誠,在做出每一項決定前,必把90%的時間與準備功夫,用在考量若失敗后的局面,這也是長江實業創業以來,能夠安渡無數次金融風暴。
他早年接受台灣《商業週刊》訪問時指出,凡事一定要先想到失敗,與中國人那句生意老話“未買先想賣”是一樣的道理,在還沒買進來一定要先想如何賣出去,否則若賣不出你又該怎么辦。
“每件事當先想失敗的局面,100%與50%的成功,之間的差別並不重要,但如果有小漏洞卻沒及早修補,可能為企業帶來極大的傷害。”
李嘉誠認真對待公司業務的每一個小細節,務求做好事前危機防禦,維持長江實業的“零”失敗紀錄。
做好最壞情況
“我常說,一個機械手表,只要其中一個齒輪有一點毛病,這個表就會停頓,一家公司也是如此。一個機構只要有一個弱點,就可能導致失敗。”
他自1950年創立長江實業至今,已近63年,從來沒有虧損,更進一步上擴張業務,至如今成為華人首富,抱持的就是不停研究最壞的情況,先做好預防措施。
“我會不停研究每個項目潛在面對的最壞情況,所以往往都把90%的時間,用在考慮失敗,就是因為這樣,自創立長江實業至今,從來沒有遭遇貸款緊縮。”
仁慈的獅子
詢及如何把自身成功心得,得授予后代子孫,他只是告訴兒孫們,做人若可如“仁慈的獅子”,就已是成功。
“仁慈是本性,但只懂得仁慈,不見得能推動業務成功,你必需憑良心賺錢,但若人家不好,獅子還是有能力反抗,在我看來做人就應該是這樣。”
“我也是這樣,very kind(非常好)的一個人,但如果人家欺負到你頭上,你不能畏縮,要有能力反抗。”
李嘉誠雖已指定長子李澤鉅作為他上市公司長江實業接班人,但目前仍未有退休打算。
成功沒有方程式,若想贏得漂亮,事前得清楚計算得失,並做好準備面對失敗,才可把傷害減到最低。
李嘉誠直言,一場最漂亮的仗,其實就有如一場精準計算得失的仗,只有一直不停追求最好的知識與技術,並讓自己隨時都能處在最佳狀態,常能確保成功優勢。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集努力與毅力,盡力做到最好,但切記不可忘記掌握有關行業的知識,否則再大的努力與毅力,只會換來更大的失敗。”
不致滿盤皆輸
90%考量失敗,以求做到全方位防範風險,同時也是為自己留下一條退路,不致滿盤皆輸的地步。
李嘉誠指出,會把大部分時間集中在考量失敗,是為了以防萬一,就如同軍隊統帥,必須把更多時間與精力,用在謀劃退路。
“舉例一個小國的統帥,本身擁有兩萬精兵,當計劃攻占其他城池時,他必須準備多兩倍精兵,就是六萬,因戰爭啟動后,可能會有很多意料不到的變化;一旦戰敗退守,國家也有超過正常時期一倍以上的兵力防禦外敵。 ”
人生總有起起落落,他說,無論從事何種事業,都要先考量自己的能力平衡風險。
“我過去遭遇不少政治與經濟方面的起伏,所以總記著世上並無常勝軍,在風平浪靜時,更要好好計劃未來,仔細研究可能面對的挑戰與應對方法。”
★給年輕人的話:
做人成功重要條件,是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要做到這樣,誠信最重要,比如我答應的事,明明吃虧還是會做。
這樣一來,很多商業的事,人家都說只要我答應,比簽合約還有用,就連競爭對手都會放心把訂單交給你。我雖是他的競爭者,但他相信我不會用不恰當的手段來得到任何東西,或傷害他。
失敗並不可恥,可恥的是一個人因一次失敗,從此一蹶不振,只學會怨天尤人,卻沒想過要改正自己的過錯,重新再出發。 每個人一生中,可以有無數次的失敗與成功,但真正懂得勝不驕、敗不餒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只有不怕失敗,才能一次又一次的跌倒自己爬。
且來看看香港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多美(TOMEI,7230,主要板消費)執行主席丹斯里吳德芳,及海鷗集團(HAIO,7668,主要板貿易)創辦人兼董事經理陳凱希,又是如何化“失敗”為力量,一步步奠定今日的企業王國。
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已道出只有先經歷失敗,體會失敗,才能跨過失敗的檻,更進一步接近成功。且來看看香港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多美(TOMEI,7230,主要板消費)執行主席丹斯里吳德芳,及海鷗集團(HAIO,7668,主要板貿易)創辦人兼董事經理陳凱希,又是如何化“失敗”為力量,一步步奠定今日的企業王國。
不論貧窮或富有、健康或衰弱,沒有任何人的一生中,真的能順順利利一帆風順過千州,縱使走在平原,也都有踢到石子被絆倒的時候。
創業也好,打工也罷,隨時都得本著一顆謙卑的心,做好準備面對挫折、挑戰甚至失敗,就連股神巴菲特都說過,要達到成功,那就得經常研習失敗的個案,並從失敗中學習。
做好準備承受失敗
不管是別人還是自己的失敗,都是一堂極有教育意義的課。別人經歷過的失敗,我們更能以旁觀者的角度,去思考失敗的原因;在面對自己的失敗時,則應先心平和接受事實,放寬心去檢討。
失敗也許是企業家成功經商必經之路,但若把全副精力都專注在失敗的點,終將錯過開啟成功之門。
陳凱希告訴《中國報》,要成功得先經歷失敗的理論是沒錯,但如果只顧著怨聲載道,只會離成功越來越遠。
“遭遇挫折不一定就得一蹶不振,這只是讓你有一個改正的機會,一個通往成功的路徑。我們應該抱持這樣的想法,要做就一定要成功,再多挫折也不怕。”
吳德芳受訪時透露,無論是做人還是經商,都要做好準備承受失敗,碰到挫折時要有當機立斷的能力。
“毅力與堅持的確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則,但如果是判斷錯誤了就不要再繼續堅持,那就會陷入更重大的錯誤及失敗,所以當斷則斷,若是錯誤的決定,就要學會放下。”
創立海鷗38年
陳凱希:每天都有失敗威脅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檻,陳凱希指出,凡事只要懂得平常視之,把每一個錯誤與失敗,當做是一次學習機會,從中鍛煉自己的經驗,得到的將比失去還多。
“不要害怕失敗,因為每跌倒一次,隨之就增加一分的智慧。從這次的失敗經驗吸取教訓,下次就會盡量避免再犯錯誤;比如做生意難免涉及商貿活動,若不幸被騙,下一次就會學乖。”
談及個人經商經歷,他不諱言每一次成功的背后,總會伴隨著無數的挫折與失敗,故成功之后還要更加謹慎小心,避免再次遭遇失敗。
“在我創立海鷗到今天,這38年的時間中,差不多每天都在遭遇失敗的威脅,有來自外部的挫折,當然也有內部的挑戰,有時候自己也會有錯誤判斷的時候。”
這種種的衝擊並未讓陳凱希退縮,相反他仍堅定立場,不論順風逆風都往前進。
智慧隨著跌倒成長
“有過失敗的經驗,才會理解原來那個做法其實是不可行的,這樣下次就不會重蹈覆轍。”
陳凱希說,把這些所謂失敗的經驗當平常事,試著運用智慧解決並面對問題,無論是客戶還款或是內部問題,只要不斷努力,任何難關都可大步跨過。
“不能因為一次損失,就放棄不做,每一次的挫折都能讓我學到新的東西,當然也會有犯同一個錯誤的事件發生,但這也讓我有再次糾正錯誤的機會。”
要懂得共創贏面
做生意並非易事,陳凱希指出,單是管理與員工溝通等,瑣事就一籮筐,凡事都得親力親為,除了善待員工,更要懂與人合作共創贏面的道理。
“成功沒有捷徑,只有那些有意志力與奮鬥精神者,成功機會才更大,還要明白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懂得謙卑上進,不能因為自己書讀得多,就什么都不想做。”
空有滿腹學識,卻不懂得應用,到頭來只是一場空,他說,不管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並實際考察計劃的可行性,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途。
“像我,除了檢討犯過的錯誤,現在偶爾也上課進修,同時不忘閱報看書,這樣做無非是為吸取更多經驗,無論是別人或是自己的錯誤,都是一個學習管道。”
在陳凱希看來,生意是靈活且生動,除了得努力學習加深了解自己從事的業務,還得學會隨機應變,切忌墨守成規。
善用別人經歷
從工作中學習經驗才是最好的途徑,善用別人的經歷,成就自己的成功。
陳凱希說,這樣不只可以創造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累積經商知識並從中吸取別人的經歷,更重要的是可成就自己的成功。
“在別人成功的基礎上學習,能夠吃苦、肯學、有上進心又懂得感恩者,才有可能成功。”
他語重心長指出,成功與失敗,與一個人的本質有很大關係。一個人若有活力與修養,並願意幫助別人,就已踏出成功的第1步。
“願幫助別人才有更大贏面,那是因為你予人方便,別人自然也會給你方便。成功的第2步,就是讓對方也有錢賺,自己則更進一步擴大與開發市場。”
★給年輕人的話:
勿好高騖遠,堅持鍛煉並累積經驗,錯誤的也好,對的也罷,量力而為做到最好。只有當你們憑自己的能力,賺了人生的第一筆錢,發現錢難賺時,你們才可以通往更高的境界。
不要因為別人看輕你,就封閉自己,相反更應該盡自己的努力,贏得別人對你的信心。
掙扎于該不該堅持
吳德芳:搞教育 苦了4年
教育不能當生意,為了推動技術培訓的教育事業,吳德芳毅然創辦綠洲國際學院(Oasis College),從一開始的20人學院,走到今天的逾600人,當中的痛苦掙扎非旁人所能體會。
“為了這個理想,我卻痛苦了4年!”
堅持或放棄,也許就是他痛苦的誘因。
“我總說,當斷則斷,但很多時候,還需由自己去評判,這個堅持到底對不對,沒有人能夠告訴你什么是對什么又是錯,一切都得自行判斷。”
回憶起辦校的過程,只能用守得雲開見月明來形容。吳德芳堅持走下去,一年又一年,不斷忙著為學校的課程,提呈書面計劃與申請,到一切都塵埃落定后,學生反倒成了最大的煩惱。
“創校之初,只有約20個學生,單單維持學校就已是一大筆開銷,好不容易堅持到今天,學生人數突破600人。若再沒有起色,就真的像是把錢丟入大海,無論如何這都是很好的經驗。”
他指出,中小型企業為國家經濟命脈所在,但本地在技術教育這方面仍未盡完善,為推動中小型企業成長,當然還得在技術教育這方面多放點力。
“我是從台灣受教育回來,台灣的成功是教育的成功,為此才有辦教育的念頭。教育不能當生意,這條路雖不好走,我也希望能為國家盡一份力。”
人生起伏也精彩
挫折與失敗皆是人生必經之路,無需因此灰心喪志,留得青山就不怕沒柴燒。
凡是受挫或跌倒的經歷,猶如為人生這道菜,添上酸甜苦辣的調味料,吳德芳直言,老來回首時更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其實還不賴,起起伏伏倒也精彩。
“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都不同,性格也不一樣,所以要如何定義別人是成功或失敗,還真沒個標準。不過,在我看來不一定要有錢才算成功,如果活得不快樂,又如何能說是一種成功?”
他說,成功並非偶然,每個人的成功都有自己的一套哲理,就因為這獨特的一套,才有各種不同的成功故事。
善用別人經歷
“經商的過程中本來就是要準備承受失敗,成功要素少不了天時、地利與人和,還有另一點很重要,成功並不能複製,如果你只一味跟著前人成功的例子,是很難創造下一個成功的。”
吳德芳以雲頂(GENTING,3182,主要板貿易)創辦人已故丹斯里林梧桐為例,現在若有第2個人欲複製雲頂成功例子,怕是難如登天,畢竟天時、地利與人和已不再。
“把握天時、地利、人和,才是確定一個人成功的要素。”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承認與面對失敗,接受失敗后的前路。
吳德芳認為,不論做什么,都要能拿得起放得下。
“如果是錯誤,就要學會放下,無謂的堅持,只會帶來更多傷害。就拿我開門市來說,有時也有選錯地點的時候,這時就是考驗當機立斷的功力。要懂得以守為攻,為未來作打算。”
看書助判斷與分析
活到老當學到老,只有跟著時代的腳步向前,勤于自修增加判斷力,吸取別人成功的經驗,充實自己的人生閱歷。
吳德芳將辦公室佈置得如同書房般,書櫃中滿滿都是書,他說,看書可助增加判斷與分析力,且每日都得閱讀4份報紙。
“好習慣也好,壞習慣也罷,每份報紙都有各自的長短處,多看才能更全面了解社會動態,吸取別人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充實自己總是好事。”
回首過去認清現在,他只是淡淡一句:“機會是闖出來的,沒付出就沒收獲。”
感恩與惜福,是吳德芳當下最大的感悟。
“年輕人有的是本錢,跌倒都還可以再跑,所以必須接受時代的挑戰;老年人跌倒,已經沒力氣再站起來了,所以凡事都要懷著感恩的心去看待。”
★給年輕人的話:
機會是創出來的,沒付出就沒收獲,不能光想賺快錢。每個人定義成功與失敗的方式不一樣,無需介懷別人對你的看法,挫折與失敗,都是人生必經之路,最重要的是,你從中學到多少。
安度無數次金融風暴
李嘉誠:90%時間在想失敗
貴為全球華人首富的“超人”李嘉誠,在做出每一項決定前,必把90%的時間與準備功夫,用在考量若失敗后的局面,這也是長江實業創業以來,能夠安渡無數次金融風暴。
他早年接受台灣《商業週刊》訪問時指出,凡事一定要先想到失敗,與中國人那句生意老話“未買先想賣”是一樣的道理,在還沒買進來一定要先想如何賣出去,否則若賣不出你又該怎么辦。
“每件事當先想失敗的局面,100%與50%的成功,之間的差別並不重要,但如果有小漏洞卻沒及早修補,可能為企業帶來極大的傷害。”
李嘉誠認真對待公司業務的每一個小細節,務求做好事前危機防禦,維持長江實業的“零”失敗紀錄。
做好最壞情況
“我常說,一個機械手表,只要其中一個齒輪有一點毛病,這個表就會停頓,一家公司也是如此。一個機構只要有一個弱點,就可能導致失敗。”
他自1950年創立長江實業至今,已近63年,從來沒有虧損,更進一步上擴張業務,至如今成為華人首富,抱持的就是不停研究最壞的情況,先做好預防措施。
“我會不停研究每個項目潛在面對的最壞情況,所以往往都把90%的時間,用在考慮失敗,就是因為這樣,自創立長江實業至今,從來沒有遭遇貸款緊縮。”
仁慈的獅子
詢及如何把自身成功心得,得授予后代子孫,他只是告訴兒孫們,做人若可如“仁慈的獅子”,就已是成功。
“仁慈是本性,但只懂得仁慈,不見得能推動業務成功,你必需憑良心賺錢,但若人家不好,獅子還是有能力反抗,在我看來做人就應該是這樣。”
“我也是這樣,very kind(非常好)的一個人,但如果人家欺負到你頭上,你不能畏縮,要有能力反抗。”
李嘉誠雖已指定長子李澤鉅作為他上市公司長江實業接班人,但目前仍未有退休打算。
成功沒有方程式,若想贏得漂亮,事前得清楚計算得失,並做好準備面對失敗,才可把傷害減到最低。
李嘉誠直言,一場最漂亮的仗,其實就有如一場精準計算得失的仗,只有一直不停追求最好的知識與技術,並讓自己隨時都能處在最佳狀態,常能確保成功優勢。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集努力與毅力,盡力做到最好,但切記不可忘記掌握有關行業的知識,否則再大的努力與毅力,只會換來更大的失敗。”
不致滿盤皆輸
90%考量失敗,以求做到全方位防範風險,同時也是為自己留下一條退路,不致滿盤皆輸的地步。
李嘉誠指出,會把大部分時間集中在考量失敗,是為了以防萬一,就如同軍隊統帥,必須把更多時間與精力,用在謀劃退路。
“舉例一個小國的統帥,本身擁有兩萬精兵,當計劃攻占其他城池時,他必須準備多兩倍精兵,就是六萬,因戰爭啟動后,可能會有很多意料不到的變化;一旦戰敗退守,國家也有超過正常時期一倍以上的兵力防禦外敵。 ”
人生總有起起落落,他說,無論從事何種事業,都要先考量自己的能力平衡風險。
“我過去遭遇不少政治與經濟方面的起伏,所以總記著世上並無常勝軍,在風平浪靜時,更要好好計劃未來,仔細研究可能面對的挑戰與應對方法。”
★給年輕人的話:
做人成功重要條件,是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要做到這樣,誠信最重要,比如我答應的事,明明吃虧還是會做。
這樣一來,很多商業的事,人家都說只要我答應,比簽合約還有用,就連競爭對手都會放心把訂單交給你。我雖是他的競爭者,但他相信我不會用不恰當的手段來得到任何東西,或傷害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